中式燈飾發展現狀和概念文化
發布日期:2018-08-01 作者:徽唐 點擊:
相對于高歌猛進的LED和持續升溫的現代燈,中式燈在市場上的低度曝光率讓其有種淪為邊緣燈飾的感覺??v觀中式燈近十年的發展歷程,幾次起落都是來去匆匆,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很大,基本“靠天吃飯”。
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前后,國內掀起一陣聲勢浩大的中國傳統文化保衛戰,政府不斷加大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宣傳與引導,奧運會、世博會、亞運會等活動將中國民族文化推向熱潮,大大地影響著國內消費者的審美走向,中式燈也隨之受惠。所以,在照明行業,越來越多的中國古典文化開始在燈具的式樣和內涵中體現出來。目前,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中國風的燈飾制作種類主要分為羊皮與實木結合、陶瓷與紅木結合、羊皮與竹藝結合等類型。
中式燈懷揣著中國人溯本清源的情結,乘著民族文化的東風在燈飾市場悄然走俏。這理應是件可喜可賀之事,但“兵戎相見”的市場氛圍卻給中式燈的崛起設置了不少的障礙,各種價格戰如期而至,把本不成熟的市場攪得更加“面目全非”,讓很多中式燈企業看不清摸不透其發展的方向在哪里。
鄒錦銘指出,中式燈玩的就是概念和文化,而低端中式燈產品并不能承載中式燈的文化內涵,也不能體現出中式燈的概念價值。據了解,銘木坊已經砍掉了所有低端產品的生產項目,專門從事中高端產品的研發和生產。而在經營策略上,鄒錦銘也大膽地將銘木坊的訂單Z低額度提高為5萬元。他表示,由于中式燈產品的價格原因,5萬元以下的訂單量其實不多,代理商拿來做品牌推廣的效果不會很大,并不能給經銷商或代理商帶來多少實質利益。相反,正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,如果推廣效果不好,不僅代理商的利益受損,對銘木坊的品牌形象也會帶來損害。所以,銘木坊的Z低訂單額度的設置既為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,也為保護代理商的利益不受損害。